最近,那个总在美俄间长袖善舞的印度,忽然变了脸。新德里不再是那个八面玲珑的外交家,而是以前所未有的姿态,直接对西方世界开火了。
这出戏,并非毫无预兆。远有美国总统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,威胁要“大幅”提升对印惩罚;近有欧盟在印巴克什米尔冲突中,被印度指责搞“双重标准”。
印度外长苏杰生首先跳了出来,公开炮轰欧盟“虚伪”“双标”,话里话外透着一股不客气。接着,总理莫迪亲自授意,印度外交部直接甩出了一份声明,被不少媒体称为“讨贼檄文”。
声明核心意思很简单:欧美自己一边制裁俄罗斯,一边却在大肆购买俄方的液化气、矿产和化学品。这种“一套说辞,一套做法”,在印度看来就是赤裸裸的虚伪。
印度还强调,买俄油是为了老百姓生活,当初美国人也默许了,为的是稳定全球油价。最后,它干脆利落地宣称,将采取“一切必要措施”捍卫国家利益。
看表面,这像是一场捍卫国家主权的正义反击。可细品之下,这场看似剑拔弩张的“战狼外交”,真正的看客,恐怕不在华盛顿或布鲁塞尔,更像是一场演给新德里自家国民的精心大戏。
家里着火,往外洒水
新德里最近嗓门大,其实有苦衷。经济数据不那么好看,才是它急着“往外洒水”的原因。
你看,印度市场最近物价飞涨:西红柿价格暴涨四倍,洋葱也翻了三倍。全国失业率呢?还死死维持在8%的高位,老百姓怨声载道。
这些数字可直接关系到莫迪总理的支持率。要知道,他年初的支持率还有62%,最近已经跌到了54%,执政压力山大。
这时候,一场轰轰烈烈的外交“反击战”,就是最好的“灭火器”。印度媒体和社交平台也跟着嗨起来了。
网民们一片叫好,说什么“终于有人替我们骂白左了”,民族主义情绪被彻底点燃。大家关注的焦点,就从柴米油盐迅速转移到国家尊严上了。
莫迪政府这一手,玩得炉火纯青。成功把民众的抱怨导向了外部,对外强硬的姿态,稳住了自己在国内的基本盘。
平衡木,不好走
印度敢这么直接地叫板西方,背后那点“底气”,说白了,是它在俄乌冲突中玩的那套机会主义策略。但这套“平衡木”可不好走。
你看,它一方面大笔购入俄罗斯的折扣原油。最近一年,进口量飙升了23倍,直接省下了超过50亿美元的能源钱,稳住了自己的经济大后方。
苏杰生外长就经常拿这个说事儿,强调这是印度“战略自主”的体现,完全是为了国家利益。
可另一方面,印度又赶紧和美国搞军购,比如那笔30亿美元的无人机大单,就想维系住与西方的军事合作。两头押宝,好像很聪明。
但这套操作一旦触及大国的核心利益,就漏洞百出了。去年加拿大指控印度特工搞暗杀,美国立马站队加拿大,毫不犹豫地把印度“盟友”晾在了一边。
更别提,特朗普就因为俄油问题,直接翻脸威胁要给印度加关税,而且是“大幅”提高。你看,平时喊得震天响的“盟友”,关键时刻就露馅了。
这些事都在提醒印度,所谓的“两头通吃”,其实是走钢丝,稍有不慎就可能翻车。那些口头上的“盟友”关系,说白了,就是塑料情,随时可能撕破脸。
世界强国,还差点火候
印度心心念念想当世界强国,可这份雄心壮志,和它真实的军事、经济家底一比,就显得有些骨感了。光有嗓门,硬实力跟不上,叫板起来也就没那么理直气壮。
军事上,印度号称“世界第四”,但光鲜背后是尴尬。比如它引以为傲的国产“阿琼”主战坦克,故障率高得离谱,能达到75%。
就连最先进的导弹,核心部件还得从法国进口芯片。高原部队的装备,也有三成依赖国外采购,说是“自力更生”,可依赖性还是强得很。
经济上,印度也描绘了不少宏伟蓝图,比如“香料之路”,听着很美好,可实际推动起来,融资困难重重,进展缓慢。
和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,更是谈了16年还没个影儿。甚至有德国企业直言不讳地表示,论投资环境,他们宁愿选择越南,也不选印度。
印度骂欧美搞“双标”,一边制裁俄罗斯,一边又大量买俄方的液化气、浓缩铀等关键货品,这确实是事实。
但光凭口头抗议,并不能改变什么。印度当下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和经济实力,去逼着西方改变策略。所以,哪怕占着理,也只能是嘴上过瘾,改变不了大局。
笔者以为
所以你看,印度这场声势浩大的外交反击,到最后,其实没能真正动摇美欧的决策。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依然悬在半空,欧盟也忙着应对自家烂摊子,没空理会新德里的“愤怒”。
印度的这番“怒吼”,与其说是对外的强硬反击,不如说是演给自己人看的一出戏。目的很明确,就是想在国内塑造一个强硬领导者的形象,对外刷刷存在感。
可国际政治的牌桌上,最终还是得靠实力说话。没有足够筹码的叫喊,哪怕再响亮,也只是一时的喧嚣。
这场风波,也清楚地给我们勾勒出一些正在崛起的大国面临的普遍困境:民族主义的抱负很高,但国家实力还没完全跟上;更重要的是,国内的压力,总在深刻影响着它们的外交行动。
实盘配资平台app,股票配资平台官网,天天配资网炒股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