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忆起十年前的生活,林小溪觉得仿佛是另一个人的经历。高学历、跨国公司、家境优渥,没人知道这些光鲜背后是被透支的身心。
一次偶然的按摩体验让她打开了新世界大门。
从带着光环的精英变成一个“搞按摩的”,她逐渐找回了自我掌控权。
工作很好,但身体快垮了
从国内985大学毕业,林小溪前往欧洲留学,硕士毕业回国后,加入了一家知名英国公司,负责欧洲区的航空服务拓展业务。
这家跨国大企业的工作强度远超国内“大厂”。工作时间最长的一次,她从凌晨三点一直干到晚上十一点。这个岗位既要求了解航空知识,又需要和欧洲各国客户打交道,国内国外的人际关系处理让林小溪身心俱疲。
“工作有点像航空、金融、公关、销售的合体,里面有一项重要业务是把大型客机的保养服务打包卖到欧洲,表面上看是个销售,但作为总负责人我得清楚技术细节,每周一打开工作邮箱都是一两百封邮件,整个人是非常崩溃的状态。”
从业务接洽、客户维护到每年假期客户的家人要来中国旅行的签证、行程,林小溪的生活被这些琐事填满,“有时候客户要试试中医针灸,要打高尔夫,要治湿疹,我们都得安排好”。
“国内同事的眼里,我们就是漂亮花瓶,在外国人面前吃饭陪笑”,误解与偏见也让她困扰不已。
这些迅速拖垮了林小溪。同事们开玩笑说她每年咳嗽两次,每次咳嗽半年。实际情况更糟糕,长期咳嗽、身体慢性疼痛,每两个月就会发烧一次。
婚前体检时查出肝脏上有囊肿,她才意识到身体已经不堪重负,第一次感受到工作、社会地位、外界目光都是身外之物,没过多久便选择从公司离职。
离开原来的环境,并不意味着心态和身体能及时调整,做了快30年“好学生”的林小溪像是从一个考场走入了另一个考场。小孩出生后,身体欠佳的她一直在家中做全职妈妈,很快陷入了自我怀疑。
“那段时间很抗拒自己的小孩,看到他的时候心里觉得很烦。”
她想努力调适自己的心态,像许多中产家庭的全职太太一样去学烘焙、插花,买了不少奢侈品包包,但是毫无作用。
随着照顾孩子的时间越来越长,林小溪的产后抑郁也愈发严重。有天晚上,她凌晨三点起床给孩子喂奶,突然产生了跳楼的想法,仅仅就是这一瞬间的念头,她吓出了一身冷汗。
林小溪清晰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在寻求帮助后,有人将一位擅长筋膜按摩的产后康复老师推荐给了她。
成为一个优秀的按摩师
第一次在理疗师那里做完按摩后,她觉得效果不错,开始对这个行业产生了兴趣。
正好理疗师正准备搭建一个理疗平台,向小溪递来了橄榄枝,希望她来做商业运营。
“也收到了别的外企offer,但我在那边赚的钱,还得来这里调理身体,不如直接加入。”
不过当时的林小溪,绝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按摩师。
“我家境还算可以,婚前多亏父母托举,婚后老公也有公司,存款不少,只要不乱花钱,生活肯定过得下去。你让我去摸别人的脚丫子,我接受不了,这不是初中学历的小妹就可以做的工作吗?”
转折发生在三年后,她的孩子被检查出高功能自闭症。
“他没有安全感,每天要哭七八次,就连水杯没有放在固定的位置这种小事都会哭。”
小溪最初以为是家里的环境影响,多次求助心理医生无果,朋友告诉她,现在国际上对于儿童发育迟缓的问题,尝试方法之一是颅骶椎筋膜按摩,但这种方法目前缺乏充分临床研究依据,疗效仍存在争议。
为了帮助自己的孩子,林小溪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进入到了按摩的学习中。当时尚处于国内流行病传播时期,许多名师都在美国、澳大利亚,她先是通过网课的形式学习,后来老师来到北京、上海授课,她便从厦门飞过去,“这种前沿手法的课程是非常贵的,前前后后花了几十万”。
“我的身体对按摩比较敏感,他们会拿我当练习模特,在这些互动过程中,我学的就很快。”
在她的不断努力下,儿子开始逐渐有了好转,周围的朋友知道后纷纷上门寻求帮助。
林小溪用丈夫公司的一间空置办公室成立了工作室,最开始的客户是朋友、老同事,几天才有一个新客户,随着口碑越做越好,工作室也从过去的一间变成了两间办公室。
有一位客人特地从比利时带着儿子来找她做康复,那位妈妈后来写了一篇公众号文章,为林小溪带来了很多客源。
“很多人觉得我应该涨价,但我不想被裹挟着迷失方向。”
有种东西,比月入10万更重要
在做按摩师之前,林小溪人生基本顺风顺水。
“我以前以为努力就能得到一切,忽略了很多人起点不同资源不同。刚入行时,面对有些客户身体得到调理后突然哭泣、倾诉创伤,我常常无言以对——因为那些痛苦,我从未经历过。”
随着客户越来越多,她意识到许多反复的身体问题,根源并不在肌肉,而在情绪。
为了真正帮助他们,林小溪开始学习催眠与心理学。“过去总想靠技术‘解开’别人,现在才明白,按摩能走多深,不靠手法,而是看对方是否愿意对你敞开内心。”她说,“我现在觉得按摩很神圣。”
现在的林小溪每月只需要工作两周,单次收费2000元,一个疗程2万元,月均收入超过10万,剩下两周便用来冥想、打坐和同行交流,重新积蓄能量。今年已经过半,最忙的时候,一天要接待5-7名客户,预约排到了九月,她也停止了之后的预约,“慢功出细活,做不了太多”。
林小溪的客人大多来自高学历、生活优渥的家庭,经历和心态与过去的她有许多相似之处。在他们身上,林小溪感受到最多的情绪是“恐惧”,而这种恐惧恰恰来自于外界的关注。
“很多人说你要有这个证、那个证,你才能就业;你要穿得漂亮、有各种技能,在婚恋市场上才会受欢迎。但别人的标准一直在变化,你就会觉得痛苦和恐惧,这就是做好学生的后遗症。我现在学习了按摩、心理学,重新来审视自己,换一种方式生活,才发现自己过得爽太重要了。”
一开始父母不支持她,觉得高学历毕业用来做这个太可惜了,后来看到客人们的夸奖、感谢,他们才认可。
接受采访当天,她早上八点多把小孩送到学校,九点到工作室,花了五分钟吃午餐,工作到下午四点半,精力充沛地接受了长达两小时的采访,结束后又迎来了新的客人。
“刚进这行时,不喜欢别人说我是按摩的,会下意识否认,总用疗愈这些高大上的词儿掩盖自卑;现在如果有人介绍我是疗愈师,我反而会直接告诉她,我就是个搞按摩的。因为人一旦真心悦纳自己的生活,也就不需要理会外界的目光。”
新媒体内容总监:TAN
撰文:Echo 编辑:Sebastian
文中涉及治疗方式,请向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咨询
实盘配资平台app,股票配资平台官网,天天配资网炒股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